国内毒蛇( 二 )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错误请通过微信联系我修正。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是蝰科原矛头蝮属的一种具有颊窝的中型管牙类毒蛇。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

原矛头蝮毒液以血循毒素为主,主要为出血和抗凝血毒素,同时会对组织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且排毒量较大。被咬后的临床表现通常为伤口疼痛肿胀、瘀血水泡,少数患者会出现消耗性凝血病。

原矛头蝮分布十分广泛。在中国分布于四川、台湾、陕西、贵州、重庆、湖北、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河南、广东、福建、甘肃、安徽、海南。中国以外分布于老挝、孟加拉国、越南、缅甸、印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邦那迦山。

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被小鳞。身体较细长。头背棕褐色,具略呈倒“V”字形的暗褐色斑。唇缘色稍浅,自眼后至颈侧具1条暗褐色纵纹。头腹色白。体背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正背具1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体侧各具1行暗紫色斑块。

简单记:头长三角、身体细长、暗褐眉毛、身侧原斑上下对称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

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一般来说,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为稀有。

毒性含神经毒和心脏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的传导机能有选择性损害作用,对循环系统主要呈现心肌损害,能引起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甚至心跳骤停。被咬后的人,其创面会出现坏死感染、坏疽、败血症以及创口合并破伤风等症状。在呼吸麻痹后会引起积聚性肺炎、真菌感染等,从而导致受害者死亡。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汕头、潮安、惠州罗浮山 [29]),海南省(海口),福建省(武平、诏安、云霄、平和、南靖、漳州、龙海、上杭、福清、长乐、闽候、福州、泉州、漳浦、南安、东山),江西省,云南省(勐养、勐海、孟连、绿春、河口、富宁、勐腊、景洪),湖北省,广西(龙州、瑶山、上思、防城、玉林)。

金环蛇全长在一米左右,最长可达一点八米;全身有固定间距的黑黄相间环带,黑色环纹比黄色环纹略宽,幼蛇环带为黑色及灰色;金环蛇躯干有高脊棱,头部椭圆形,略粗于颈部,有矛形花纹,尾巴短钝。

img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King Cobra)KC !!!!

王者的魅力

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成体平均全长3~4米,体长可达 5.6 米,就是巨型毒蛇。

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毒蛇,无亚种分化,也叫山万蛇、过山峰,有领地性,所以网上有人说会追人。

眼镜王蛇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10],北至中国南部;南至泰国越南尼泊尔等;西至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东至印度尼西亚西部和菲律宾等。

眼镜王蛇在中国分布于东南部的多个省份,如浙江省庆元泰顺)、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等。

眼镜王蛇通常只吃冷血动物,尤其是其他蛇类,如蝮蛇(Agkistrodon halys)、亚洲鼠蛇(rat snake)、安达曼眼镜蛇Naja sagittifera)和长约3米的蟒蛇Python bivittatus)等[11],偶尔也吃蜥蜴、鸟类、鸟蛋和鼠类。

眼镜王蛇的排毒量非常大,捕食的时候,平均一次排出的毒液做成干毒可达100毫克,是银环蛇的20多倍。

眼镜王蛇因其巨大的排毒量和强烈的神经毒素,仍被视为极其危险的物种。平均而言,眼镜王蛇一次能够注入200至500毫克甚至更多的毒液,而成年人致死量大约为12毫克。这意味着即使眼镜王蛇的毒性不如某些小型毒蛇那样强烈,但由于其排毒量极大,因此被咬一口也可致命。

眼镜王蛇体型粗大,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顶鳞正后有1对较大的枕鳞,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蛇类的最大特征;颈部能膨扁,颈背有“人”( 倒V )字形黄白色斑纹。成体背面呈灰褐、荼褐至黑褐色,背有50条淡白色横纹;腹面呈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平均寿命为17.1岁。

和普通眼镜蛇的区别可以根据扁脖子程度来分辨,不过如果要说很大那就肯定是眼镜王蛇了:

草丛中隐蔽的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眼镜王蛇头部-正面

image-20250615164140149

image-20250615164433465

虽然说巨型毒蛇,但是饲养的人却不少,和其他普通蛇类相比可能因为体型大,更聪明。

image-20250615165125180

image-20250615165246901

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是一种有毒的海蛇,属于蛇亚目眼镜蛇科海蛇属。它的身体长1.5-2米,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有55-80个黑色环带。

青环海蛇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它是卵胎生的,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青环海蛇也被称为艾基特林海蛇或蓝环海蛇,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

青环海蛇的主要毒素为神经毒素肌肉毒素,两者约占蛇毒总体的60%。青环海蛇的一次毒液排放量为43mg/kg体重。固体含量为13%,冻干蛇毒为5.6mg。小鼠腹腔注射给毒24h致死LD50为0.17mg/kg。

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

泰国圆斑蝰

圆斑蝰是蛇目蝰科蝰属爬行动物, 又称金钱豹、百步金钱豹、金钱斑,黑斑蝰、链蛇等。

国内分布:广东、福建、广西、台湾、云南

毒素类型: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会导致急性肾损伤

国内无血清,要注意 ⚠️

背面棕褐色,有3行较大的圆斑,圆斑中央色较浅;边缘为深褐色或紫褐色;背部底色为棕褐色,背部中央一行圆斑比较大,前后两个圆斑之间有1对近三角形的黑斑。头背面为起棱的小鳞片,背鳞27-33行,吻端钝圆,吻棱明显,吻鳞与鼻鳞之间的吻鼻鳞呈半圆形;鼻孔较大,瞳孔为直立椭圆形,在夜晚光线下,瞳孔可以变圆。

根据它的名字就可以很好辨认:百步金钱豹、金钱斑

圆斑蝰

img

img

img

泰国圆斑蝰

参考资料

  • 维基百科
  • 百度百科
  • 快懂百科

国内毒蛇( 二 )
https://liancccc.github.io/2025/06/08/爱好/蛇类/国内毒蛇-02/
作者
守心
发布于
2025年6月8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