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毒蛇( 一 )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错误请通过微信联系我修正。
银环蛇
银环蛇,又名雨伞节或银脚带,属眼镜蛇科环蛇属。银环蛇因毒性大而闻名,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海南、中南半岛北部以及台湾山区。( 注:环蛇属中的成员皆为具致命毒素的蛇 )。它也是我国每年咬死最多人的蛇。
银环蛇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安徽、澳门、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台湾、香港、云南及浙江。银环蛇云南亚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国外见于缅甸、越南北部及老挝。
毒素类型:神经毒素
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 根据医院为主 )
银环蛇毒素是从银环蛇的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类毒液,新鲜毒液呈灰白色,粘稠具有特殊的腥味。银环蛇一次排毒量4.6 mg,人致死量1 mg干毒,是世界十大毒蛇之一。 被银环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神经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颚咽麻痹、口吃、垂涎、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8~72 h内死亡。
咬伤症状
- 牙印:微小针孔状 0.6cm ~ 1.cm
- 少量流血,很快就不流(10min 左右后按压伤口有麻木无知觉的感觉 )
出没时间:
- 夜晚居多
- 4 ~ 10 月,特别是闷热的夏天
- 晚上后,会喜欢爬到空旷、通风的地方( 大马路 )
- 冬天一般在路基的石缝过冬
进食喜好( 河边 ):
- 黄鳝、泥鳅、蛇等长条状物
数量多,夜间出没,实力差,容易误踩或主动爬到人的附近,被咬后症状不明显,会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极高。
银环蛇为体型中等略为偏大的神经性剧毒蛇。头部椭圆而略扁,身长0.6~1.2米,背部有黑白相间的横纹,腹面、上唇、颈部均呈乳白色,吻端圆钝,同颈部略可区分开来;眼小,瞳孔呈圆形;整个躯体为圆柱形;尾部与其他蛇类比较相对较短,末端略尖细;通身黑白相间的横纹以及扩大成六角形的脊鳞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可以借此将其和银环蛇极其相似的链蛇属(Lycodon)的白环链蛇(Lycodon aulicus)区分开来。白色横纹数的多少也是银环蛇与环蛇属其他相近物种区分开的主要特征。
简单记:黑白横纹,六角形脊鳞、尾巴相对短细
尖吻蝮
尖吻蝮属,是蛇亚目蝰蛇科響尾蛇亞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属下只有尖吻蝮(D. acutus)一种,为排毒量大,攻击性强,毒性亦较强的大型蛇类,又名百步蛇。尖吻蝮俗名甚多,又称白花蛇、百花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中华蝮,中医《开宝本草》命其名为褰鼻蛇,是亚热带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为台湾六大毒蛇之一。
成年的尖吻蝮能达91至121公分长,目前最长纪录是154.5公分。
它们的头部尖端呈突出状,被形容为短小的鳞角,这枚鳞角根据各蛇体质之异而长度不一。尖吻蝮的头部长有颊窝,即红外线感受器。
是亚洲最危险的毒蛇之一,主要是因为天性稳重、受到惊扰也会停在原地,仅发出喷气声,令人类无法适应其毫无先兆的攻击性。( 蝮蛇都是这样老阴逼,等你靠近或者踩到给你一口,攻击前没有任何警告动作 )
毒素:血循毒素( 又被称为”烂肉王”,黄金救助时间是40分钟 )
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 根据医院为主 )
很好辨认:尖吻,三角纹(A 型)
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为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中大型前沟牙类毒蛇。头椭圆形,与颈不易区分。受惊时常直立起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做攻击姿态。颈后有一宽大的白色饰纹,形态较为多变。体背面黄褐色、深褐色或黑色,具若干条白色横纹,少数个体无横纹或不明显。( 又叫中华眼镜蛇 )
舟山眼镜蛇的分布范围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西、海南、香港和广东(全省分布)。
常见于农田、灌丛、溪边等地。捕食蛙类、蜥蜴、蛇类、鸟类、鱼类等。在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中国以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
舟山眼镜蛇通常被认为是白天活动的蛇,在春季和秋季这种观点通常是正确的,因为夜间的环境温度较低,眼镜蛇很少在夜间活动。然而,在炎热的夏季(6月至8月),中华眼镜蛇不仅在白天活动,而且在夜间也很活跃。
毒素: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一次咬物排毒量约为79.1毫克,是人体致死量的5倍。( 眼镜蛇不会和蝮蛇那样老阴逼,一般都会立起来发生声音警示 )
中华眼镜蛇咬伤后并没有明显的神经毒素引起的呼吸麻痹现象。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倦、流涎、吞咽困难等,很少出现肾功能衰竭。
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 根据医院为主 )
颈背可见“双片眼镜”状斑纹,部分个体“眼镜”状斑纹不规则或不显。体色一般黑褐色或暗褐色,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幼蛇多有之,随年龄增长渐模糊不清甚至全无;腹面前段污白色,后部灰黑色或灰褐色。典型斑纹是在腹面前段基色浅淡的基础上,大约在第10枚腹鳞前后有一道3~4枚腹鳞宽的灰黑横纹,在此横纹之前数枚腹鳞两侧各有一粗大黑点斑。
短尾蝮
短尾蝮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七寸子、土巴蛇、土蝮蛇、土夫蛇、土公蛇。
分布于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釜山。
短尾蝮毒液为混合毒,其中以血循毒为主。被咬后伤口周围剧烈疼痛、红肿、皮下淤血。临床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及复视、恶性呕吐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呼吸麻痹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清:抗蝮蛇毒血清( 根据医院为主 )
体型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侧具1条黑色或黑褐色眉纹,上、下缘镶白边。通身背面黄褐色、灰褐色、黑褐色或肉红色。身体两侧各具1行大圆斑,圆斑在脊部交错或并列,少数融合。
简单记:白眉大侠,体型粗短,两边都是大圆斑
竹叶青
竹叶青蛇是蝰科( 也是蝮亚科 )的一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东南亚、中国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共有三十多种,台湾称为青竹丝,属于破坏血小板凝固功能的出血性毒蛇。
竹叶青有很多光国内就有不少了,福建竹叶青蛇、白唇竹叶青蛇、四川竹叶青蛇……………
由于太多了这里就不列了,除过一些特殊的竹叶青比如海岛、西藏竹叶青蛇…. 的大部分都是绿色,比较好辨认
需要注意的是竹叶青是树栖蛇,会喜欢盘在树上,所以被咬就不是下半身了,很可能是脖子、头部。
毒素: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液类,主要破坏被咬伤者的凝血系 统,使其出现轻度凝血功能障碍,少部分可出现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脑梗塞以及中毒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血清:抗蝮蛇毒血清 抗五步蛇毒血清( 根据医院为主 )
三角头 翠绿色 :
欣赏一下海岛竹叶青的美丽(抖音上截图的,剧毒不要饲养):
参考资料
- 龙雅大佬
- 青峰侠
- 黄锋说蛇
- https://www.hongkongsnakeid.com/many-banded-krait-1
- 维基百科
- 百度百科
- 快懂百科
- 抖音图片